2022年11月25日 星期五

『我不好』#接納自己


『我不好』

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,會經歷很多的挫折,不順利。幸運的是大部份的孩子,有能力藉由過往的經驗,成長路上的關愛,轉化內在資源,幫助自己面對挫折。

有些孩子,尤其是情緒有困擾的,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就變得辛苦。他們努力嘗試做到周圍人的期待,但大部份的時間不盡人意,環境或許沒辦法給予孩子無限的包容,又或著孩子一直經驗到來自環境負面的回應,加上觀察到身邊的同儕看起來達到要求比自己輕易許多,對自己困惑增加,那個「我不好」的聲音漸漸的越來越大聲。

若經常在負面的環境下成長,總是經驗到困難,經驗到事情都是不可預期的,失去控制感,可能會認為世界很危險,不論自己多努力都不會達到自己想要的。孩子會對自己會越來越沒自信,一種是變得鬱鬱寡歡,情緒低落,很多的自責;一種則用更強勢的表現,保護脆弱的內在,面對不順意容易激動。

每每看到這樣的孩子,在生活中經歷了很多挫折,無法靠自己的能力消化挫折情緒,只能用著自己不適切的態度努力回應,從他們的眼神裡看見不被理解的受傷,最後黯淡於「我不好」。

也許面對著樣的孩子,身為大人的我們,在孩子身上看到那個曾經不被接受的自己,所以心急的回應,期待孩子能夠有更好的表現。


停下來

看見自己的情緒

不評價

拉出空間,給自己一點喘息

深呼吸

面對這些並不容易,給自己一些肯定

 

再回到跟孩子的關係裡,也許會有不一樣的視角,多了心裡空間容納孩子和自己。也許孩子感受到你的接納,衝突減低,孩子也因為看見你因應情緒的策略,慢慢的他也會改變。

 

希望每個在挫折裡的孩子都能好好度過

希望每個壓力很大的大人也能好好接納自己

2022年11月24日 星期四

『輕鬆玩出好感情』#怎麼玩



玩遊戲佔孩子生活中大部份,遊戲不只是遊戲,透過玩的過程可以探索世界,自我、人際,孩子也開始有了豐富的內外在經驗,其中也包含了複雜的心理發展。心理學家溫尼考特認為,玩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,「玩遊戲促進成長,所以也就促進健康;玩遊戲也促成團體關係」。

 

如何玩?

事前預備:

  • 照顧者x1
  • 小孩x1
  • 安靜、安全不被干擾的環境
  • 玩具(孩子自選)
  • 每天固定的時間10-20分鐘(5-10分鐘也可以) 

如何進行?

  • 讓孩子主導遊戲
  • 大人專注的陪伴孩子
  • 時間設置(例如:遊戲開始時,跟孩子說「我們會有10分鐘的特別時間,現在開始囉」,結束時也要說「特別時間結束」) 

如何參與?

5 DO

  • 行為追蹤:大人說出觀察到孩子正在做的行為,也可以幫孩子連結情緒(如:孩子拿了一部               車,「你拿了這個,覺得很開心」)
  • 回應:回應孩子在遊戲中跟你的互動(如:孩子「我在開車」,回應:「你在開車」)
  • 具體稱讚:標註孩子的行為,並且給予正向回饋(如:孩子嘗試把積木拼成想要的樣子,「你很努力的拼積木,很有耐心的試了好多次」)
  • 模仿 和孩子做一樣的動作,發出一樣的聲音
  • 熱忱:專注地跟孩子一起投入在這段遊戲時間中

3 DON'T

  • 評價:遊戲過程中,不用評斷孩子這樣做對不對好不好(如:你做的房子長得好奇怪)
  • 指導:避免給孩子指令怎麼進行遊戲(如:你的恐龍放反了,應該要這樣放)
  • 提問:跟隨孩子的遊戲,避免提出問題(如:現在我們一起蓋房子嗎?)

 

透過這樣的遊戲時間:

  • 有結構性的時間、空間架構,幫孩子畫出一個安全的空間,可以在這裡自由發揮,主導想要的遊戲玩法,這跟大部份的生活是很不一樣的經驗。也讓孩子經驗到,他可以去創造,他可以擁有自己的想法,並且去執行。
  • 由孩子主導的遊戲,可以感受到更多的控制感,用自己的方式去回應他探索到的世界,或是內在情緒的消化。
  • 大人帶著熱忱專注與孩子一同在遊戲中,孩子會感受到理解,以及安全感,增進親子關係。
  • 大人在遊戲過程中可以幫孩子做行為跟情緒的連結,把內在感受標明出來,可以讓孩子更瞭解自己在經歷的狀態,遊戲裡面可能有開心、激動、挫折各種情緒,孩子不見得可以這麼快的區別或是認知到自己經驗到什麼,大人的回饋就是很大的幫助。

 

溫尼考特說「遊戲是一個經驗,是有創意的體驗」,每天撥出一點時間,和孩子一起在玩遊戲的經驗中成長,一起經驗滿足,增進親子關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