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1月12日 星期四

我想贏,但輸了也沒關係 #挫折忍耐

 

『我想贏,但輸了也沒關係』

有些孩子對於輸贏特別認真,面對遊戲、競賽的失利,有劇烈的情緒反應。我們都善於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,給予獎勵。所以面對輸,他可能感受到的是,這不是件好事情,而且父母/師長不會認同我。

 

孩子從出生就開始經驗什麼是屬於自己的力量,當嬰兒感受不舒服而哭,就有奶出現撫平不舒服;笑的時候,對面的人也笑了,這時嬰兒感受到自己無比的能力。不過隨著時間,開始感受到挫折,我哭了,怎麼沒有人來;我想要的東西怎麼還沒有出現。在這個過程中嬰兒漸漸地發現,喔原來媽媽跟我不一樣。這類的挫折經驗幫助我們理解世界,理解他人,這是成長必經的過程,但過多的挫折經驗,會讓嬰兒產生無力感。

接著當孩子開始説「不」的時候,是一波新力量的發現,發現自己是獨立個體,可以表明自己的意願。在大人給予溫和有限制的安全環境下,孩子進而發展出對自己的認同。過度的限制孩子孩子的行為,孩子無法得到力量,又過度放任孩子,則孩子會感到失控,無力感。

當孩子進入校園,又一波力量產生,這時還包含了與同儕間的力量激發、交織。

每一次的力量取得,都幫助孩子能面對挑戰,了解自己並且運用內在力量,達成目標。然而錯失力量,無力感油然而生,可能是放棄自己的力量,會壓抑、恐懼、退縮。也有可能是失控,表現尖銳、打人、魯莽。

 

在這過程中對於家長來說也很困難,到底是要嚴格讓孩子認清世界有多難?還是盡全力保護孩子免受挫折?我想挫折的感受是成長必經之路,很難避免,而世界現實不是完美的,好像也不用刻意呈現,無論如何都會經歷到。

1.     聆聽孩子的心聲,行為表現通常是結果,結果背後的感受是需要被表達的。

2.     感受是其來有自的,感受也是可以被接受的。我們不急著改變孩子的感受。

3.     不評價孩子的感受,當評價太常出現在生活中,孩子很容易貶低自己,也會輕易的去批評別人。

認同孩子的感受,讓感受停留一下子,每一次的停留都讓孩子多一點承受挫折的能力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