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哈哈哈哈,我們一起笑』
大家都喜歡笑,因為讓我們感覺良好。笑是一種社交互動,將我們彼此連結在一起,是一種正向的連結,並且共享經驗。憂鬱會使我們忘記怎麼笑,也讓自己與外界斷連,更加孤單。笑也是一種自然的紓壓方式,釋放緊張、焦慮,不管小孩和大人都適用。
*減低無助:笑提供了一個空間,幫我們和無法承受的情緒保持了一個距離,讓那個可怕的感覺,能夠有一些釋放。例如,孩子害怕某件事,我們利用誇張的方式表現出我們比他更害怕,孩子先會被我們的誇張吸引,然後覺得很好笑,最後孩子會和那個害怕的感覺保持一點距離,用自己的速度去接觸讓他害怕的這件事。
不過如果這個笑會讓孩子感覺被壓制的話,那就不要做。例如搔癢,癢得很好笑,但是又沒有力氣反擊。我們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,搔到癢到一半,見笑轉生氣,因為在這過程中帶來了無力感。這樣的笑聲,反而沒有幫助。
*緩和氣氛:在教養過程中,一定會有和孩子對峙的時刻,對孩子說:「你再不刷牙,你明天就不要看電視了。」我們用威脅的方式想結束對立,這會讓孩子感受的負面情緒,不是真的理解發生什麼事,而更加防衛。事情會一再上演,和孩子的距離會越來越遠。倘若我們加點幽默進來,「天啊,好臭喔,誰的嘴巴這麼臭」帶點戲劇性的演繹,傳遞出來的訊息是,我不喜歡這樣的狀況,我想要改變。緩和當下緊繃的關係跟情緒。
我自己試過,跟孩子陷入較真的狀態裡,就是僵局,當我深呼吸,內心退一步,用一個比較輕鬆的態度回應,確實當下我們都軟化了,不再劍拔駑張,也讓當下的情境出現轉機。
*和好:衝突還是有無法避免的時候,笑可以幫我們和好。我們也都有這樣的經驗,吵架吵到太荒謬而笑了出來,然後關係又重修舊好,並且可以心平氣和討論剛剛發生什麼事。笑幫助我們重新連結,有時我們會擔心行為沒有改變之前笑,會增加壞行為出現,其實笑是療傷的過程。
* 笑著笑著就哭了:曾經也有和孩子玩的過程,明明上一秒還很開心,意猶未盡,但是遊戲要結束了,孩子生氣大哭說:「你都不陪我玩」。這樣情緒的轉換是,有趣的遊戲讓真實的感覺流動,笑聲帶出了開心,隨之而來累積,沒有表達過的情緒也隨之浮出表面。我們有時候很難理解到底發生什麼事,突然情緒大爆發,可能是上一次的挫折還沒發洩完,也有可能是上次遊戲輸了,沒有人安慰,原因是什麼都沒關係,我們也不一定能透過語言得知,重點是我們可以陪伴傷心的孩子,即使沒有語言,大大的擁抱,都能讓孩子取得安全感。